葛亮书简辑」卷三  -三国鼎力-

 笔者按
  为刘备和诸葛亮的夙愿得偿讨伐曹魏对国内外宣战公开文章是「为后帝伐魏诏」、形式上算后帝诏告也许诸葛亮自写的文章是不会有错。在这些宣战诏告上诸葛亮告诉讨魏的大义。说了魏王朝是篡夺汉王朝的帝位、怎样惨无人道的政权、和主张蜀汉王朝是伟大汉王朝的后继国家、宣告恢复失去秩序的决意。在下段向同盟国家请求协作派遣军队。
  在「前,后出师表」上向皇帝刘禅、政权担负人们和国内诸葛亮请求北伐的理解和跟他齐心合力克服大战争困难。但是「后出师表」是他的真笔不是还令人怀疑。笔者感觉比诸葛亮的别文章很拙劣。
  不管怎样发表这些宣战文章他率大军进发对魏最后战争、和在对魏最战线阵营逝去。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故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 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BR>
  刘繇、王朗各椐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BR>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阝、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宗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赌也。」

 笔者按
  是「三顾之礼」的。在隆中诸葛亮的草卢刘备见到诸葛亮时候、听这个[三国鼎立」战略,参加天下争夺合战。以后刘备和诸葛亮依照这儿战略战斗围绕天下统一。又叫[隆中策」。把刘备和诸葛亮以后的人生像是暗示的很重要文章。

  「窃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恃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礻韦,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筒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直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的战略、战术一」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 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 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机之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矣。 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 孙膑有言曰"以君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此兵说也,非马说也。 下下之不足以与其上也,吾既知之矣,吾既弃之矣。 中之不足以与吾上,下之不足以与吾中,吾不既再胜矣乎? 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 彼其上之有三权也。 三权也者,以一权而致三者也。 管仲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鸣呼! 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

*,「草庐对」-诸葛亮和刘备的相逢-

  「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当此之时,皇极幽昧,天下无主,则我帝命,陨越于下。昭烈皇帝体明睿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于地。万国未定,早世遐殂。朕以幼冲,继统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方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朱旗未举,而丕复陨丧,斯所谓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残类余丑,又支天祸,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诸葛承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先帝托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昔项藉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焚如,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今旌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究兵极武,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叶,中外,有能规利害,审逆顺之数,来诣降者,皆原除之。昔辅果绝亲于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若其迷沉不返,将助乱人,不式王命,戮其妻孥,罔有攸赦。广宣恩威,贷其元师,吊其残民。他如诏书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称朕意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菲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笔者按
  诸葛亮是伟大兵法人。他也通晓古今兵法书和天文。在这里介绍两个文章希望知道诸葛亮的对兵法基础思想和对天文造诣很深。

  「镇星所在之宿,其国不可伐。 又彗星见大明,臣下纵横,民流亡无所食,父子坐离,夫妇不相得。 四维有流星,前如瓮,后如火,光竟天,如雷声,名曰天狗。 其下饥荒,民疾疫,群臣死。 流星东北行,名天冈。 天海之口,必有大水土功。 又四维有流星,入以后有白气如云,状似车轮,是谓啮食。 其下大兵,中国多盗贼。 又有星如斗,见北斗,名为旬始。 天下大乱,诸侯争雄。」

「鬼手佛心」
   白文

*,「兵法秘诀」

继续书简四「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卷二

*,「为后帝伐魏诏」-北伐开始-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兵法」